地方要发展,产业要升级,科技是“内力”。2017年以来,衡水市各级科协组织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升农民素质为抓手,主动融入大局,创新工作思路,拓宽工作领域,丰富工作内涵,三措并举提升农民科学素质,在全市农村营造“爱科学、讲科学、学科学、用科学”浓厚氛围,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。
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利用,拓宽素质提升渠道。建立共建共享的科普工作长效机制,提高科普资源利用效率,使科普资源真正服务农民并见到实效,已成为衡水市科协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着力点。1是编印科普知识宣传手册。2017年市科协收集整理大量科普知识,编辑印刷《市民日常生活常识》《食品安全知识》《农民实用种植技术常识》《节能金点子》《营养学堂》《防震知识》和《家庭主妇的30个生活细节》等多种科普宣传册3万册免费发放到农民手中,深受农民群众欢迎,成为了抢手“香饽饽”。2是开通科普网络书屋、科普微信公众号,实现科普与农民的“零距离”接触。桃城区科协、阜城科协开通了科普网络书屋,全年浏览量达到3万余人次,实现了科普与公众的近距离接触。武强县科协、桃城区科协分别开通“画乡微科普”“衡水桃城科普生活”公众号,部分市级学会也开通微信科普群,传播生活常识、疾病防治等科普知识,为农民提供便民服务。一系列工作的开展,有效解决了农村科普资源匮乏、农民学技无门等农村科普工作难题,提升了农民科学素质。
加强科普阵地建设,营造浓厚科普氛围。科普阵地是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,是为农民提供的一个终身学习、不断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平台,2017年衡水市科协加大阵地建设力度,取得显著成效。1是修建科普画廊、科技馆等科普设施。2017年衡水市科协分别在衡水市区广厦上城、阜城县东马厂村新修建科普画廊二座,50延米,内容涉及低碳经济、节约资源、循环再生、节能减排、科学饮食、疾病预防等科普知识。市科协为枣强、武邑县新安装壁挂式科技馆2套,受众学生达1万余人。阜城县建成了集科普展览、教育培训、实验研究、学术交流及科技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科学技术馆,该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,分为机械力学、声光电学、儿童活动区、科学实验室四部分,现有展品150余套,实现了市县两级科技馆零的突破。桃城区科协、冀州区科协在部分村镇修建了科普宣传栏,受到了农民的好评与欢迎,已成为乡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。2是利用科普网站把有价值的科技信息、科技政策、农业发展动态、科协工作动态及时发布,把科技知识送到千家万户。3是启动科普中国e站建设工作,建立省级科普示范站3个,重点站47个,基础站273个,其中179个乡村e站,受众群众达3万余人次。
扎实开展科普活动,增强农民参与热情。科普的对象是群众,如何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,让科普在群众中生根发芽?衡水市科协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,让农民群众与科学“零距离”亲密接触。1是举办科普知识培训,提高农民致富能力。武邑县科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,通过领农民走出去学科技、聘请专家引科技、组织科技人员进村送科技、抓示范推科技等方式,加大农民技术推广服务工作,引进新品种5个,推广新技术13项,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,增加了农民收入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2是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活动。201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,全市举办科普游园、蔬菜瓜果种植技术培训班、“科普蓝帽百村行”、科普知识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农村、免费参观科普示范基地、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25项,全市5万余名农民充分体会了科技带来的魅力,共享了科普盛宴。市科协被中国科协办公厅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。3是积极开展“农业专家进百村”、“专家下基层”等活动,着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。景县科协、 |